高三物理教案:《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設計
來源:學科網(wǎng) 2018-11-13 09:35:18
  第一節(jié)  追尋守恒量
  1、費因曼的開場白
  2、前人關于運動的思辨——追尋守恒量
  地上物體運動的變慢——天體運動的永恒——運動守恒的思想萌芽——笛卡爾的上帝假設——尋找合適的描述運動多少的物理量
  3、近代物理關于運動多少描述的追尋
 。1)伽利略雙斜面實驗的隱含的事實
 。2)笛卡爾碰撞實驗:第一個合適的描述運動的物理量——mv
 。3)萊布尼茲對豎直拋體運動的分析:活力與死力及其轉化和守恒,mv2,對伽利略實驗的解釋
  (4)惠更斯碰撞實驗的發(fā)現(xiàn):mv守恒,mv、mv2均守恒(彈性碰撞)
  4、追尋守恒量——動量mv、能量、角動量、宇稱等
  5、能量及其變化的量度
 。1)實驗探索:基于守恒思想,分析實驗,進而得出能量的表達式以及能量轉化與守恒的結果
  【例1】自由落體運動:v2=2gh,v2與2gh的相互轉化與守恒
  【例2】碰撞實驗——質量大的、質量小的兩個小球,以相同速度碰撞同一個小球:能量與質量有關;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反思:mv2與2mgh的相互轉化與守恒,活力mv2、死力2mgh
 。2)理論分析:分析一系列守恒現(xiàn)象中,與能量轉化相關的現(xiàn)象,從而找到能量變化的量度,進而找到能量的量度
  【例】科里奧利的思考
  6、各種能量及其之間的轉化與守恒
  第二節(jié)  功與功率(一)
  1、科里奧利的思考[來源:Z+xx+k.Com]
 。1)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力對空間的積累——能量變化
  2、功的概念
 。1)功的定義
  ①功是能量變化(轉移轉化)的量度[來源:學+科+網(wǎng)]
 、诙x式:W=△E
  *單位
 。2)功的決定因素
 、賰蓚決定因素: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跊Q定式:W=Flcosα
  3、對W=Flcosα的理解
 。1)F——恒力
 。2)l——“力直接作用在其上時”、“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體”、“對地的”位移
  【例】踢球、杠桿與動滑輪、滑塊滑板運動  (引體向上、原地蹲立、跑步等)
  
  第三節(jié)  功與功率(二)
  1、做功有快慢之別
  【例】[來源:Zxxk.Com]
  2、功率
 。1)定義:描述做功的快慢
  (2)定義式:P=W/△t
 。3)理解:①實質是描述的能量變化的快慢:P=W/△t=△E/△t
  ②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
  3、功率的決定式:P=Fvcosθ
  (1)推導:
 。2)理解:P=F·vF=Fv·v
  【例】分解實例
  4、功率與生活:(1)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2)機車的功率與牽引力、速率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動能與動能定理
  1、描述運動的合適物理量的追尋,與科里奧利、拉格朗日的判決
  2、動能
 。1)定義式:
  *單位
 。2)理解:狀態(tài)量、標量、相對性
  3、動能定理:W總=△Ek
  (1)理解1:總功為正,動能增加(其他能量的減少);總功為負,動能減少(其他能量的增加)
 。2)理解2:一個過程,兩個狀態(tài)
  3、動能定理的應用
  第五節(jié)  勢能與勢能定理(一)
  ——重力勢能
  1、歷史的回顧:死力、潛能、位能與勢能
  2、重力勢能表達式的探究一:能量守恒與EpG=mgh
  【例】自由落體運動、沿斜面的自由下滑運動
  →
  3、重力勢能表達式的探究二:功能關系
 。1)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WG=mg△h=mgh1-mgh2
  (2)重力做功的特點與重力勢能
  ①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保守力
 、趧菽芨拍钆c保守力做功
  4、重力勢能:EpG=mgh
 。1)相對性與變化的絕對性
 。2)系統(tǒng)性
  第六節(jié)  勢能與勢能定理(二)
  ——彈性勢能
  1、彈性勢能概念的提出——彈性現(xiàn)象中動能的變化
  2、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1)猜測: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形變量、勁度系數(shù)、質量、長度等
 。2)彈性勢能表達式的探究(一):實驗探究——基于能量守恒(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3)彈性勢能表達式的探究(二):理論探究——基于功能關系
 、購椈蓮椓ψ龉Φ挠嬎悖簭土——變力功的計算方法
 、趶椓ψ龉Φ奶攸c:與路徑無關——保守力
 、蹚椓ψ龉εc彈性勢能
  3、保守力與勢能定理
 。1)保守力
 、倭Φ拇笮∨c方向,由相互作用的物體間的相對位置決定
  ②力做功與具體路徑無關
 。2)勢能定理
  ①每一種保守力都對應一種勢能
 、趧菽芏ɡ恚篧F=-△Ep
  第七節(jié)  機械能定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一)
  1、機械能及其變化
  【例1】守恒的情形(只涉及動能、勢能的相互轉化),只有重力(彈簧彈力)做功
  【例2】不守恒的情形(其他形式的能量參與轉化),有除重力之外其他的力做功
  2、機械能定理(功能原理)
 。1)推導
 。2)理解:
 、僦亓ψ龉Φ淖饔——使機械能內幾種形式之間相互轉化
  ②除重力之外其他的力做功的作用——使其他形式的能量與機械能相互轉化
  3、機械能守恒定律
  (1)第一種表述:一個系統(tǒng)內各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在變化過程中,如果只涉及到機械能內幾種能量形式之間的相互轉化或系統(tǒng)內幾個物體間機械能相互轉移,則這個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第二種表述:一個系統(tǒng)內各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在變化過程中,如果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則這個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2)幾種情形
 、贈]有力做功——靜止,或自由的勻速直線運動
 、谥皇苤亓Γ◤椈蓮椓Γ抑亓ψ龉
 、凼芷渌牧Γ挥兄亓ψ龉
 、苁芷渌牧,其他的力也做功,但其他的力的總功為零
  說明:特指如下一些模型——繩、桿、光滑斜面(它們只傳遞能量不儲存能量)和彈簧連接的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即不包含滑動摩擦力(空氣阻力、粘滯阻力等)、電場力等
  4、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
  第八節(jié)  機械能定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二)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第九節(jié)  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發(fā)現(xiàn)的歷史
 。1)機械能守恒的發(fā)現(xiàn)
  (2)自然現(xiàn)象之間的廣泛聯(lián)系與轉化
 。3)永動機不可能制成
  (4)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與應用
  2、能量守恒定律
  (1)內容:
 。2)兩種情形:
  ①封閉系統(tǒng)
 、陂_放系統(tǒng)
  3、系統(tǒng)內力、外力的功與系統(tǒng)能量的關系
  內力功——使能量在系統(tǒng)內幾種形式之間相互轉化,或使能量在系統(tǒng)內幾個物體之間相互轉移
  外力功——外界與系統(tǒng)能量交換的量度,外力做正功,輸入能量,外力做負功,取走能量
  4、能量守恒與能源開發(fā)
  說明:
  1、人教版教材第一節(jié)標題為“追尋守恒量”,卻并沒有談及什么叫做“追尋守恒量”,以及為什么要追尋守恒量——對于物理學史上守恒思想的提出與發(fā)展避而不談,因此我的設計是對標題的正面回應,也把守恒的思想奠定為本章基礎。
  2、人教版教材第二節(jié)“功”,并沒有講清楚功的概念建立的理論目的,以及為什么其定義式如此特別,因此教材的處理是令人費解的,是一種強制性灌輸。實際上,功的概念是為描述能量變化而引入的,科里奧利正是基于能量(活力)守恒的中能量變化而建立的功的概念,而且,科里奧利是將動能和功的概念一并引進物理學的,科里奧利的分析時基于牛頓定律。我的設計,旨在還原歷史,突出功的概念的理論目的以及其特異表達式的緣起。
  3、動能的表達式不是探究出來的,而是由動能定理,和功一起定義出來的,因此,我取消了“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一節(jié)的內容,并在“動能、動能定理”一節(jié)直接給出了動能、動能定理,而沒有再由牛頓定律來推導,這個工作已經(jīng)在功的概念引入時做過了。
  4、勢能定理其實是基于功的概念的勢能的定義,而功是為了量度能量轉化轉移中能量變化而引入的,所以,勢能定理本質上就是能量守恒。《費因曼物理學講義》和趙凱華《新概念物理 力學》中,采用的是由永動機不可制成和勢能定理定義出勢能的表達式,然后基于能量守恒導出動能表達式,并進而由動能變化定義功的概念(即動能定理)。我的設計就是基于先有動能概念,然后從能量守恒和功能關系兩個角度來定義和揭示勢能的意義。
  5、人教版教材關于“機械能守恒”守恒條件的敘述,是“功能關系”角度的表述,這個表述是一種迂回的表述,這使很多時候并不能很快的判斷出能否使用機械能守恒分析問題,所以我直接給出了機械能守恒最直接的表述——“能量表述”,并進一步通過機械能定理中功能關系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功能關系表述”的實質——重力做功,實際上只是引起機械能內兩種形式之間相互轉化。
  6、人教版關于在《能量守恒定律》一節(jié),對兩個內容處理有欠缺,其一是永動機是什么,永動機不能制成為什么蘊含著能量守恒的內容,其二是系統(tǒng)能量與內力、外力做功的關系——即本節(jié)應該基于能量守恒,進一步揭示功和能的關系,揭示各種不同情況下能量守恒定律的方程和應用技巧。我的設計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