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高中歷史20世紀世界經濟體制創(chuàng)新與調整知識點

高中歷史20世紀世界經濟體制創(chuàng)新與調整知識點

2019-01-22 20:31:11三好網

  考點1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

 

  歸納總結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實踐:

  (1)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國內戰(zhàn)爭勝利后,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2)20世紀30年代,蘇聯確立了“斯大林模式”,對蘇聯和世界歷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3)二戰(zhàn)后,“斯大林模式”越來越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進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1.對新經濟政策的客觀評價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標志著蘇維埃政權把工作重心由反對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

  (2)它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已放棄了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鞏固工農聯盟,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3)是列寧對小農占優(yōu)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

  (4)這一政策受到了俄國廣大工農群眾的歡迎,促進了俄國工農業(yè)生產的恢復;進一步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2.斯大林模式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關系

  斯大林恢復了被列寧否定的軍事共產主義體制。具體表現為:第一,實行農業(yè)全盤集體化,剝奪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獨立自主權;第二,取消市場機制,實行指令性計劃,實行超高速度的重工業(yè)化、軍事工業(yè)化,這種做法使蘇聯成為軍事強國,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費品的嚴重短缺,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衡;第三,貫徹“階級斗爭尖銳化理論”,加強專政,在國內實施大規(guī)模鎮(zhèn)壓,在20世紀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軍事動員型的計劃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

  3.對社會主義改革的認識

  (1)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在發(fā)展的道路上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

  (2)社會主義改革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

  (3)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具有復雜性、曲折性和艱巨性。

  (4)改革要關注人民大眾的生活。

  (5)要有全面一貫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進,也不能保守停滯,更不能輕易改變改革的方向。

  (6)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要處理好其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特別要保持政治的穩(wěn)定。

  考點2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歸納總結

  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及運行機制的變化

  (1)19世紀中期以來,資本主義一直推行傳統(tǒng)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后,羅斯福新政開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開創(chuàng)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fā)展新模式。

  (2)二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到20世紀70年代各國減少對經濟的干預,“混合經濟”開始出現;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福利國家”制度,重視發(fā)展第三產業(yè)與“新經濟”。

  1.關于羅斯福新政的新認識、新啟示

  2.資產主義發(fā)展史上的四種經濟政策

  (1)重商主義:盛行于17、18世紀,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實行對外貿易壟斷,通過提高關稅稅率及其他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2)自由主義: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主張政府應減少對經濟的干預,提倡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盛行于19世紀中后期,反映了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要求。

  (3)凱恩斯主義: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反對“自由放任”,又被稱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反映了壟斷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4)混合經濟政策: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各國立即調整了經濟政策,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逐步發(fā)展出一種將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經濟”。

[標簽:高考備考 高中歷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