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2025年高考必備的歷史知識要點整理

    2025年高考必備的歷史知識要點整理

    2024-09-27 14:41:36網(wǎng)絡整理


    高考

      高考歷史知識要點

      一、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195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1954年,中國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內(nèi)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了亞非國家萬隆會議。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闡述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樣,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947年,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在國會發(fā)表演說,提出“遏制共產(chǎn)主義”主張,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冷戰(zhàn)”——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稱為“冷戰(zhàn)”。

      “冷戰(zhàn)”的主要表現(xiàn):

      (1)“杜魯門主義”——標志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

      (2)“馬歇爾計劃”是遏制共產(chǎn)主義,穩(wěn)定資本主義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組成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歐洲出現(xiàn)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蘇的主宰下,德國被分裂為東德、西德兩個國家。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 1961年,美國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1973年美軍從越南撤軍。

      蘇共黨領袖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使蘇聯(lián)改革走入了誤區(qū)。

      1989年,東歐國家發(fā)生劇變。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歐洲聯(lián)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fā)展。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

      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的歷史沿革:

      1、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

      2、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3、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4、封建社會(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zhàn)爭1840年)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6、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7、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奴隸社會的發(fā)展史:

      1、夏(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2、商(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3、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4、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

      (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

      (戰(zhàn)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1、秦漢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分裂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國時期(大分裂時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4、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考歷史?贾R

      一、“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原因:

      1、政治上;社會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士。

      2、經(jīng)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chǎn)力提高,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物質(zhì)條件

      3、科技上,天文學,醫(yī)學等科技取得較大進步

      4、文化上,私學興起,形成許多學者和思想流派

      影響:

      1、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諸子百家的學說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qū)笫烙绊懮钸h。

      古代中國科技發(fā)達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特點?

      (一)發(fā)達原因:

      1、政治上長期統(tǒng)一局面

      2、經(jīng)濟上,農(nóng)耕經(jīng)濟繁榮

      (二)落后的原因:

      1、經(jīng)濟上,小農(nóng)經(jīng)濟限制了對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需要,科技發(fā)展缺乏社會和生產(chǎn)需求的動力。

      2、政治上,君主政治制度的束縛,阻礙科技進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視自然科學的教育,文字獄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科技發(fā)展缺乏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環(huán)境。

      4、對外政策:閉關鎖國,限制對外交流,阻礙進步。

      5、文化傳統(tǒng)上,“重道輕器”,輕視科技發(fā)展,沒有形成嚴密的科學體系(4大發(fā)明看出理論不足)

      二、東西方科技發(fā)展比較

      1、中:重視經(jīng)驗。西:重視實驗

      2、中:重視綜合,西:重視分析

      3、中:重視實用,西:重視理論

      4、中:重視服務于農(nóng)業(yè),西:重視服務于工業(yè)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5年 高考歷史 歷史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