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依考綱整理的最全知識點!(6)
2020-01-02 09:00:04高考網(wǎng)整理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高考考綱要求
| 
				 中華文化與 民族精神  | 
			
				 燦爛的 中華文化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 
		
  一、燦爛的中華文化
  ★第一、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的關系:第一、二單元講文化的一般理論(其中第一單元重點講文化作為精神力量的作用,第二單元則講文化的發(fā)展,包括傳播、繼承和創(chuàng)新),第三單元則講我們的中華文化。第一、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的關系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中華文化  | 
			
				 基本特征  | 
			
				 源遠流長  |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 
		|
|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 
		||||
| 
				 博大精深  | 
			
				 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 
			
				 文學藝術、科學技術  | 
		||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qū)域性)  | 
			
				 吳越文化VS滇黔文化  | 
		|||
| 
				 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 
			
				 是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  | 
		|||
| 
				 原因  | 
			
				 包容性  | 
			
				 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 
		||
★兩大特征的關系
| 
				 關系  | 
			
				 區(qū)別  | 
			
				 角度不同  | 
			
				 源遠流長是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的角度說的,博大精深是從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厚重(橫向)的角度說的  | 
		
| 
				 側重不同  | 
			
				 源遠流長側重從動態(tài)上,即從中華文化發(fā)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側重從靜態(tài)上,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  | 
		||
| 
				 見證不同  | 
			
				 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我國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  | 
		||
| 
				 聯(lián)系  | 
			
				 都是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相區(qū)別的特征  | 
		||
  ★關于中華文化的歷程:
 、俟爬系闹腥A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
 、诮腥A文化經(jīng)歷了一個衰微的過程,原因有:內因(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日漸沒落)和外因(西方近代工業(yè)文明的巨大沖擊)。
  ★國家衰落和文化衰微的關系:
 、倮碚撘罁(jù):經(jīng)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jīng)濟、政治。
  ②關系:國家衰落使文化失去了發(fā)展的經(jīng)濟、政治條件,加速了文化的衰微;而文化的衰微又加劇了國家的衰落。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 
				 包容性  | 
			
				 含義  | 
			
				 求同存異  | 
			
				 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 
		
| 
				 兼收并蓄  |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 
		||
| 
				 意義  | 
			
				 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
  ★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關系(接第10面內容)
 、僦挥胁粩嘧⑷胍愿母飫(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
 、谥挥袌猿峙嘤詯蹏髁x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